調適氣候變化
Q4: 如何改善城市生活的舒適度,縱使市區氣温上升?
按照目前的碳排放趨勢發展下去,至本世紀末,全球氣温可能上升超過攝氏兩度。氣温上升對很多行業的生產力水平造成不利的影響,特別是那些需要進行户外工作的行業。當熱夜越來越頻密,生活在擁擠的城市便越來越不舒適。隨著人口不斷遞增至超過七百萬,香港面對的挑戰就是如何生存?如何保住國際城市的地位繼續繁榮下去?
2 5
|
1
2
3
4
無線充電單車專用道
皇家藝術學院畢業生Offer Canfi發明了一個全新的充電系統,可以應用在無線充電單車專用道上。

現時的電動單車仍在使用鉛電池去供電,但事實上鉛電池的重金屬與化學物質會嚴重污染環境,而且鉛電池又大又重,對於使用者來說是非常不方便的。而無線充電技術只需要在單車上安裝一個簡單又輕便的充電電容器,取代鉛電池,就可以在專用道上被識別,繼而為單車、甚至手機和電腦充電,電動單車從此不再受電池和距離的限制。

改善效率後相信可以有效地鼓勵更多人使用單車,減少電池及汽車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現時已經可以看到韓國、瑞典等地的公車正在使用導電式充電道路,令人更期待無線充電單車專用道的面世。

資料來源:
http://www.seinsights.asia/news/131/2525
http://www.fastcoexist.com/3033725/these-power-lanes-could-charge-an-e-bike-and-phone-as-you-ride#1
1
0
USB式窩居 插入即住即搬
美國有位環境科學學系教授相當關注城市居住問題,他曾經實行了一年實驗住在改裝的大型垃圾箱一年而為稱為「垃圾箱教授」。現在他又設計了一個新的居所Kasita,這個設計是可隨時轉換而且平價的選擇,他稱它為「房屋版的蘋果手機」。

他正居住的示範單位是一個208平方尺類似貨櫃的空間,睡床可收藏於平台下,而單位亦加入智能元素如儲放磚,住戶可放置單車、書本等等,另外尾端亦設有玻璃平台,可承受超過10人同時站立的重量,而且玻璃更分5個不同的透光度,可自行調教由最光至全黑。他希望城市內可設有現配合這款設計的垂直窩居架,而這些窩居可以像USB一樣插入這些架內,如果想搬遷時亦可隨時拔出,然後放置在貨櫃車上搬家到其他地方甚至其他城市。他的計劃如果真的成功實行,大家搬家時便不用再買新傢俬,可以減少浪費。

資料來源:
http://bit.ly/2atTReW
1
0
淋浴循環系統
其實香港人每日用水量比全球平均高出30%,而洗澡又是家居用水量最高的項目。究竟如何才能省水又舒服地洗澡呢?

一間東京公司(Hotaru)發明了一個淋浴水回收過濾系統。這款叫名為Hotaru的移動式帳篷淋浴間有個手持式蓮蓬頭和一個大約儲存20升水的塑膠底座。只要將系統連接到汽車的點菸器,便能提供電力維持系統運作。透過使用該系統,一個三人家庭淋浴兩星期可以只使用大約20公升的水。不過要洗熱水就需要連接發電機。
3
3
足球動能發電引入非洲
有沒有想過踢足球除了出一身汗水,還能為環保出一份力?提供可再生能源方案的英國公司Pavegen、Shell汽油公司與支持太陽能事業的美國黑人歌手阿肯(Akon)合作,在尼日利亞的一間大學內建一個創新球場,以高科技透過舖在人造草下的發電板吸收動能,將球員的動能轉化為電力,結合設立在周圍的太陽能板,可供電予該社區全日的街道照明。

其實英國公司 Pavegen早在兩年前已與Shell石油公司合作,在巴西建立了第一個動能發電足球場。他們希望研究減低動能發電板的成本,將這個可再生能源科技,推廣給整個非洲大陸。足球擁有龐大市場,如果有天他們能與國際足協世界盃合作,足球動能發電將能變得街知巷聞。

參考資料:
http://www.sporttechie.com/2016/01/19/this-soccer-pitch-in-nigeria-harnesses-the-kinetic-energy-produced-by-the-players-footfall/

http://jandan.net/2016/01/19/soccer-pitch.html
1
1
不需電力的「冷氣機」
孟加拉一位發明家Ashis Paul,體察到孟加拉當地仍有七成人民住在鐵皮屋內,每到夏天,居住於鐵皮屋的居民更要承受酷熱的天氣。於是,他運用利用街上隨處可見的廢棄膠樽,製作成一個完全不需電力,純以氣壓原理操作的空調裝置。

自今年二月起,這個無電「冷氣機」裝置已於惠及超過25000戶居於鐵皮屋的家庭。除了為當地居民帶來涼意,大大改善其生活質素;而且由於不需電力,其碳排放遠較一般冷氣機低。再者,在製造這個「冷氣機」過程,亦可將廢棄膠樽回生再造,有助減少廢物量,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

資料來源:
http://goo.gl/2jnAOP
1
0
輕如鴻毛空氣污染偵察儀
倫敦一間科技公司研究了一款輕巧細小的空氣污染偵察儀器,可以測量空氣中的臭氧、揮發性化合物(volatile compounds)和二氧化氮。他們於一個空氣污染偵察行動中,將偵察儀和gps追蹤器套在十隻經訓練為賽鴿的鴿子身上,然後派牠們飛越不同地區,搜集資料。空氣污染指數可即時傳回總部,並在網上地圖即時更新。活動為期三天,目的是令當地人關心空氣污染問題,希望他們能加入當空氣偵察員。

參考資料︰
http://goo.gl/0S8Ku7
http://www.pigeonairpatrol.com
圖片來源︰http://goo.gl/YdtfHT
1
1
高架天橋變「垂直綠洲」
巴西聖保羅市有座建了四十多年的高架橋,其繁忙的交通帶來嚴重的空氣污染,為鄰近居民所詬病。因此,當地一間建築公司,經過與居民進行商討後,建立了一套把高架橋改造成一個綠色公共空間的方案。

根據建築師的構思,將來會在高架橋兩旁、橋樑及橋底橋種植大量綠色植物和樹木,既有助改善空氣質素,又可以減低約兩成的碳排放。而橋底則會鋪設單車徑和行人路,鼓勵市民以單車及步行代步;另亦設有休憩空間,可供鄰近居民舉辦各式各樣的社區活動。

資料來源:
http://goo.gl/UDAwQo
1
0
人機協作系統
在香港這個人口密集的城市,如何處理垃圾是一個難題。常見的是送去堆填區,可是垃圾中不乏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資源。不過垃圾分類並不簡單。工作人員要在黏糊糊和臭熏熏的垃圾中選出可回收的物品並不簡單。畢竟人手處理垃圾的效率有限,而且垃圾的數量頗大。
有見於此,一間美國的軟件公司Jodone 研發出一套人機協作系統,把垃圾分類變;成「水果忍者」般好玩。工作人員利用軟件監測傳送帶的垃圾,然後在觸摸屏上將可回收的垃圾拖到相應的分類。一個機械手就會按照指令同步分類垃圾。這套系統每小時完成2500件垃圾的回收,是人手回收的8倍,而且這套系統的回收精确率為95%。

雖然這套系統可以令回收工作更有效率和有趣,但目前處理1噸垃圾的成本大約150美元,還是是比直接送去堆填區的成本高。所以下一步的計劃就是要減低成本和改善系統。



資料來源:
http://www.treehugger.com/gadgets/robot-human-teams-make-recycling-much-more-efficient.html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