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適氣候變化
Q4: 如何改善城市生活的舒適度,縱使市區氣温上升?
按照目前的碳排放趨勢發展下去,至本世紀末,全球氣温可能上升超過攝氏兩度。氣温上升對很多行業的生產力水平造成不利的影響,特別是那些需要進行户外工作的行業。當熱夜越來越頻密,生活在擁擠的城市便越來越不舒適。隨著人口不斷遞增至超過七百萬,香港面對的挑戰就是如何生存?如何保住國際城市的地位繼續繁榮下去?
5 5
|
3
4
5
復育紅樹林 環境社區相益得彰
一直以來,紅樹林不僅對保護海岸、維持海岸生態平衡起了重要作用,更在對抗氣候變化扮演重要角色。因此,近年來,不少國家均積極推展保育紅樹林的工作。

位於非洲肯亞東岸的加茲村,為了應對紅樹林持續退化的問題,現正推行一項社區共同參與的紅樹林復育計劃。根據這個計劃,當地一向靠漁業為生的居民,在雨季期間參與種植紅樹林。經過復育的一片紅樹林,除了有助當地減緩氣候變化的影響、保障當地的漁業資源外,更帶動當地生態旅遊的發展,為居民推供多元就業機會。

此外,在種植紅樹林的同時,該社區能夠透過碳補償計劃從中獲取收益,這些收益可用作支助社區發展計劃,例如翻新學校、為居民提供乾淨水源等,促進社區可持續發展。

資料來源:
http://goo.gl/2ekOEp
1
0
結合科技與植物 強力淨化空氣的智能樹
樹木有助減碳,但在土地不足、人多車多的大城市內,未必有太多地方可以種樹。德國初創企業Green City Solutions設計了一棵「高智能」樹,這「棵」City Tree是「物聯網(IoT)和植物的特殊結合」。

City Tree裝置上有大量苔蘚,而苔蘚表面依附著的細菌能過瀘空氣中的懸浮粒子、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淨化效果等同275棵真樹木,比植樹佔更少位置,便宜10倍,亦有助降溫。細菌死亡後能變成苔蘚的養份,苔蘚得以生生不息。

City Tree由物聯網(IoT)技術監察。物聯網(IoT)是通過射頻識別等信息感測設備,將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以進行智能化管理。即是以科技來打理植物。由太陽能板供電的感應器會探測並自動提供苔蘚所需的水和養份,系統亦能紀錄附近的溫度、濕度和污染裝況等。除此以外,樹頂可收集雨水,「樹下」設有椅子供路人坐下「乘涼」,十分多功能。香港灣仔已有一棵。

資料來源︰
http://greencitysolutions.de/
https://goo.gl/VRXufm
圖片來源︰
https://ncmedia.azureedge.net/
1
0
防禦風暴潮 !海灣救星廁所生蠔
生蠔,除了在自助餐上出現,原來它更是保護海灣的救星!為了改善濕地水質和增強防禦風暴潮能力, 美國紐約市決定在牙買加灣的海牀,用5000個回收的舊廁所破瓷來培育5萬隻不為食用的生蠔。這一帶從前也是養蠔區,只因污染、過分捕撈等問題令蠔業式微。現在環境保護局領頭實行「億蠔計劃」,利用傳統智慧進行保育,減低風暴潮的影響,又可維持海洋生態系統健康。可見防禦氣候災害的方法除了增建海提等人工建設外,還可以很多元化。
資料來源:http://bit.ly/2cqVKFZ
1
0
多用途太陽能傘
每年夏天都有過百萬穆斯林信眾從世界各地到沙地阿拉伯的聖城麥加朝聖,他們在烈日下長途拔涉,過去有不少人因此中暑。 為了令此行更舒適,一間沙地亞拉伯與巴勒斯坦合資的公司發明了一把以太陽能發電的smart umbrella。做法是將太陽能板貼在傘上收集電力,再將電力儲存在傘柄。這把傘不但可幫信眾擋太陽,還設風扇、USB插頭和GPS。GPS方便信眾之間聯絡。他們正在尋找投資者。

資料來源︰https://goo.gl/vpOZ51
圖片來源︰dunyanews.tv/en/Technology
1
0
全球起動地下綠色革命
城市寸金尺土、空間缺少,發展綠帶除了傳統式橫向思維發展,縱向發展是多個大城市的取向。除了綠化天台,垂直綠化等項目外,紐約市有個項目Lowline希望建立全球首個太陽能地下公園,計劃透過太陽能及鏡子反射技術,在地面收集及集中自然光,再照射到地下公園,以供不同植物生長,成為綠色地下樂園。項目選址在一個廢棄的大橋電車站,他們已在眾籌網站籌得足夠資金實行計劃,亦有實驗點以供大眾參觀,團隊預計地下公園將於2021年完工。除了紐約市,倫敦亦積極發展地下綠化空間,例如英國首個地下農場Growing Underground,就在克拉珀姆隧道中培植新鮮香草如火箭菜、紅紫蘇和芫荽等。由於地下農場相當接近市場,所以由收割到在餐桌上供膳最快只需四小時,相當新鮮。香港一向以地少人多見稱,不知道能否加入地下綠色革命,發拓更多空間綠化呢?

資料來源:
http://bit.ly/2e0hYSj
http://thelowline.org/
1
0
荷蘭推出樹屋社區概念,各國爭相申請試樣板
在急速城市化的情況下,很多設計師都紛紛尋找人口增長的出路,環保建築已經不是新鮮事,但荷蘭設計師提出的樹屋社區計劃OAS1S,就必定是綠化城市的新概念。OAS1S的創辦人指這個概念是在高度密集的城市中建立一個樹屋社區,每一間樹屋都由木材及樹葉組成,可以收集雨水、太陽能、提供氧氣等。而這個樹屋社區的密度可比一般住所高,但由於這些樹屋不是並列而立,是分散建起,所以提供了私隱度。而樹屋本身設計分四層,每層都有落地玻璃窗引入自然光,另外住所更設有太陽能板和儲水功能。這個計劃仍處於概念階段,但美加和歐洲的國家都爭相投標,希望在自己國家內建立樣板,可見樹屋不再是舊式森林設計,更可以是新式城市的新潮流。
資料來源: http://bit.ly/2e5VXNW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