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適氣候變化
Q4: 如何改善城市生活的舒適度,縱使市區氣温上升?
按照目前的碳排放趨勢發展下去,至本世紀末,全球氣温可能上升超過攝氏兩度。氣温上升對很多行業的生產力水平造成不利的影響,特別是那些需要進行户外工作的行業。當熱夜越來越頻密,生活在擁擠的城市便越來越不舒適。隨著人口不斷遞增至超過七百萬,香港面對的挑戰就是如何生存?如何保住國際城市的地位繼續繁榮下去?
5 5
|
3
4
5
把可再生能源與藝術結合
美國有一個由多位藝術家成立的組織 Land Art Generator Initiative,鼓勵藝術工作者及城市設計師在都市的公共空間,把藝術與可再生能源結合在一起。全他們相信此舉既可提升城市的美觀度,更可以有助城市減少因輸入能源而增加的碳排放,對減緩氣候變化有莫大作用。例子有捕風巢 (WindNest)、風桿子(Wind Stalk)、光能聖殿(Light Sanctuary) 等等。

組織每年都會舉辦比賽,邀請全球藝術家為自己城市,想出一個結合可再生能源和藝術的創意點子。看完以往參賽作品,再望一望香港未來的西九文化區,到底我們可否也為香港設計一個低碳藝術品呢?


資料來源:
Land Art Generator Initiative: http://landartgenerator.org/competition2016.html
http://www.theguardian.com/sustainable-business/2015/nov/06/renewable-energy-climate-change-land-art-generator-initiative
1
0
Roof Top Design for Green City
Ideas:
1. Sky gardens and green roof farming

2. Build a great canopy
- It helps shield sunlight to lower the temperature below.

*The above ideas were contributed by the participants during "InnoJam" facilitated by IAF HK on July 4.
3
2
從巿區收集雨水
「海綿城巿」的構思,是將城巿的雨水收集,用來作園藝灌溉、城巿耕作、沖廁或清潔用途。這構思與以往單純以排水為目的思維不同,將水資源徹底利用。中國就選擇了16個城巿作試點,包括武漢、重慶、廈門等,並投放資金,建造池塘、蓄水池、濕地,又舖設可排水的路面,最終希望收集到60%雨水,同時減低城巿受洪水氾濫等威脅,長遠應對氣候變化。

本港的大廈其實亦有雨水收集系統,將各收集系統連結,將雨水收集到一個蓄水池,亦是一個可取的方向。政府亦可以先導角色,建造有關設施,再制定相關措施(例如列入綠建環評或強制推行),規管樓宇。

Source: http://www.theguardian.com/sustainable-business/2015/oct/01/china-sponge-cities-los-angeles-water-urban-design-drought-floods-urbanisation-rooftop-gardens

* 圖片來源:The Guardian
1
0
Energy Metamorphosis
Ideas:
1. Everyone wears a carbon-absorption device
- Turn energy absorbed to other usages

2. Solar panel pavilion

3. Green transportation
- Turn bus/tram as carbon-absorption devices
- Greenery bus/tram with planting

4. CO2 absorbing materials

5. Energy-free temperature regulating panel

*The above ideas were contributed by the participants during "InnoJam" facilitated by IAF HK on July 4.
2
1
透過程式/網上平台籌措項目運作資源
參考網站:
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5/09/18/tree-plant-game-save-the-earth/
http://treepla.net/eng/game.html#

兩個韓國青年開發出一個名為「Tree Planet」的電話遊戲 ,吸引玩家參與植樹工作。合作企業的商標會植入到遊戲當中,當玩家玩遊戲的同時,有關企業會為捐出資金,支持世界各地的植林工作。這種新穎方法成功吸引不同層面的大眾參與, 同時獲得企業青睞,甚有推廣效益。他們的社企同時結合完善的匯報機制 ,透過電郵、Facebook等方式,讓玩家知道他們在遊玩的背後,植林工作在那些地區進行,令玩家感受到他們真的可以為地球環境作貢獻。與此同時,項目亦成功連結企業、非政府組織在社會責任、項目推廣及運作上做到互惠互利的關係。科技,除了使人生活更方便,更易獲得資訊之外,亦將以往聽起來瘋狂的構思變成可能。

香港可否參考這個例子,以類似形式配對企業、非政府組織及公眾用戶,為不同項目籌措資本,將社會各界連結起來,推行一些計劃呢?

* 圖片來源:Tree Planet
1
0
巿區綠化及保留極具生態價值地點
參考資料:
http://www.kwbs.org.tw/wetland/web/Brief_introduction.html
https://thestandnews.com/nature/%E9%AB%98%E9%9B%84%E6%BF%95%E5%9C%B0-%E5%BE%A9%E8%82%B2%E5%85%B8%E7%AF%84/

透過高雄實例,明白有關濕地復育工作除了可為相關動植物營造生境、亦有處理社區生活廢水的功能。除此之外,同時亦營造綠化、休憩環境,提高社區生活質素。但最重要的,還是文中提到「為誰而做」管理的方向。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