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mate Adaptation
Q4: How to improve the comfort level of city living despite urban warming?
As the current trend in carbon emissions continues, global warming may well exceed 2 degrees Celcius by the end of this century. Rising temperature will adversely affect productivity levels in many industries, in particular those involving outdoor work. Higher frequency of warm nights may make crowded city living more and more uncomfortable. The challenge is for Hong Kong to survive, and indeed prosper as an international city with a growing population well above 7 million.
2 5
|
1
2
3
4
透過程式/網上平台籌措項目運作資源
參考網站:
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5/09/18/tree-plant-game-save-the-earth/
http://treepla.net/eng/game.html#

兩個韓國青年開發出一個名為「Tree Planet」的電話遊戲 ,吸引玩家參與植樹工作。合作企業的商標會植入到遊戲當中,當玩家玩遊戲的同時,有關企業會為捐出資金,支持世界各地的植林工作。這種新穎方法成功吸引不同層面的大眾參與, 同時獲得企業青睞,甚有推廣效益。他們的社企同時結合完善的匯報機制 ,透過電郵、Facebook等方式,讓玩家知道他們在遊玩的背後,植林工作在那些地區進行,令玩家感受到他們真的可以為地球環境作貢獻。與此同時,項目亦成功連結企業、非政府組織在社會責任、項目推廣及運作上做到互惠互利的關係。科技,除了使人生活更方便,更易獲得資訊之外,亦將以往聽起來瘋狂的構思變成可能。

香港可否參考這個例子,以類似形式配對企業、非政府組織及公眾用戶,為不同項目籌措資本,將社會各界連結起來,推行一些計劃呢?

* 圖片來源:Tree Planet
1
0
從巿區收集雨水
「海綿城巿」的構思,是將城巿的雨水收集,用來作園藝灌溉、城巿耕作、沖廁或清潔用途。這構思與以往單純以排水為目的思維不同,將水資源徹底利用。中國就選擇了16個城巿作試點,包括武漢、重慶、廈門等,並投放資金,建造池塘、蓄水池、濕地,又舖設可排水的路面,最終希望收集到60%雨水,同時減低城巿受洪水氾濫等威脅,長遠應對氣候變化。

本港的大廈其實亦有雨水收集系統,將各收集系統連結,將雨水收集到一個蓄水池,亦是一個可取的方向。政府亦可以先導角色,建造有關設施,再制定相關措施(例如列入綠建環評或強制推行),規管樓宇。

Source: http://www.theguardian.com/sustainable-business/2015/oct/01/china-sponge-cities-los-angeles-water-urban-design-drought-floods-urbanisation-rooftop-gardens

* 圖片來源:The Guardian
1
0
把可再生能源與藝術結合
美國有一個由多位藝術家成立的組織 Land Art Generator Initiative,鼓勵藝術工作者及城市設計師在都市的公共空間,把藝術與可再生能源結合在一起。全他們相信此舉既可提升城市的美觀度,更可以有助城市減少因輸入能源而增加的碳排放,對減緩氣候變化有莫大作用。例子有捕風巢 (WindNest)、風桿子(Wind Stalk)、光能聖殿(Light Sanctuary) 等等。

組織每年都會舉辦比賽,邀請全球藝術家為自己城市,想出一個結合可再生能源和藝術的創意點子。看完以往參賽作品,再望一望香港未來的西九文化區,到底我們可否也為香港設計一個低碳藝術品呢?


資料來源:
Land Art Generator Initiative: http://landartgenerator.org/competition2016.html
http://www.theguardian.com/sustainable-business/2015/nov/06/renewable-energy-climate-change-land-art-generator-initiative
1
0
浮標載樹苗 森林都可浮得起
荷蘭一班設計師, 將於今年3月於沿岸城市鹿特丹,展示籌備超過2年的「浮動森林」計劃 (Dobberend Bos) 。他們把廢棄的浮標改造成支撐樹木的空間 ,再將在市區重建中被移走的樹木放於浮標上。生長樹木的浮標隨後會放於鹿特丹其中一個港口,供公眾參觀。整個計劃不僅可貫徹資源回收的原則,而樹木有助降低碳排放及空氣污染,亦對於減緩氣候變化發揮重大作用。

現今不少城市冀增加綠化地及公共空間,向可持續發展及低碳都市的方向邁進。「浮動森林」這個概念,或許可成為不少沿岸城市的參考對象。

計劃網頁: www.dobberendbos.nl/en/

圖片及資料來源:
http://inhabitat.com/floating-forest-to-pop-up-on-rotterdam-waters/
http://www.gizmodo.com.au/2016/01/a-floating-forest-will-add-instant-greenery-to-rotterdams-harbor/
1
0
貸櫃變移動方舟
去年年底揭幕的新一屆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主題為「明日方舟」,鼓勵設計師發揮創意,將棄置的貨櫃設計成未來應對氣候變化的居所。這些經改裝過的「移動方舟」,不乏一些綠色建築元素,例如是垂直綠化、雨水回收系統,以及應用再生能源的設計等。

有參與是次藝術家認為,這些建築除了可將棄置的工業材料應用,達致減廢的效果,更可讓他們從中為人類應對氣候變化,提供不少可行的方法與靈感。

圖片及資料來源:
http://2015container.kmfa.gov.tw/index.html
http://lowestc.blogspot.tw/2016/01/blog-post_14.html#more
1
0
鋁材建構未來流動居所
在「深港建築雙年展2015」中,有本港建築公司以鋁作為主要物料,設計了一間應對未來香港城市發展的流動居所,命名為Alpod。這個流動屋採用開放式設計,輕巧而堅固,而且搬運和裝嵌過程簡單,既可以獨立放置地面上,又或以組合型式放置於高樓大廈上。

而更重要的是,流動屋的超過九成的鋁材均可回收再用,可以大幅減少建築廢料及處理廢物所產生的碳排放。若屋子可採用回收金屬物料製造,更可間接鼓勵業界回收鋁罐,有助推動香港可持續發展。

2015-2016 香港深圳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香港)
日期:2015年12月11日至2016年2月28日
地點:尖沙咀九龍公園及香港文物探知館
活動詳情: www.uabbhk.org/

有關設計詳情:http://www.alpod.com/home.html
1
0
廢物變露宿者必需品
德國一位年輕藝術家Georg Höehne,,目睹全球各地被遺棄的無數露宿者與難民,生活困苦不已,遂想到將各地廢棄的材料,諸如塑膠、汽水罐、舊電器等,再設計成一件件可供露宿者與難民使用的生活用品,例如濾水器、汽水罐製成嘅小型暖爐、大橫額造嘅帳幕等。其方法不僅可改善社區弱勢社群的生活,更可減少都市廢物量。

Makers Bay木架回收再做傢具工作坊 (Georg Höehne 親自教授)
日期:2016年2月7日 (星期日)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5點半
地點:工匠灣
詳情可參閱:http://www.makerbay.org/events-classes/2016/2/7/upcycle-pallet-furniture-workshop-with-georg-hoehn-maker-in-residence

圖片及資料來源:http://www.skypost.hk/%E6%B8%AF%E8%81%9E/%E6%96%B0%E8%81%9E%E9%A0%AD%E6%A2%9D/20160129/001/%E5%BB%A2%E9%8B%81%E7%BD%90%E8%A3%BD%E6%9A%96%E7%88%90%20%E5%AF%92%E6%B5%81%E4%B8%AD%E9%80%81%E6%9A%96/205192
1
0
將濕氣變成飲用水
維也納工業設計師Kristof Retezár發明了一個可以將空氣的水氣轉化為飲用水的裝置。以古羅馬泉水之神Fontus命名的裝置,可扣於單車上,供長途行駛的車手儲水飲用。原理是將空氣中的水氣凝固成水滴。Fontus以太陽能發電,裝置會將水氣冷卻,收集凝固而成的水珠再導入水瓶內。它有一個隔開灰塵和昆蟲的瀘網,但暫未能隔絕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所以適宜在郊野使用。設計師繼續研究此裝置如何能幫助缺水的國家。在攝氏20度至30度之間、濕度80%至90%嘅最適條件下, Fontus每小時可收集半公升水。

資料來源︰http://goo.gl/wi7SKE
圖片來源︰http://goo.gl/jSr4mZ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