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mate Mitigation
Q2: How to 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in import and retail business?
If we are to avoid the disastrous consequences of climate change, we must keep our total carbon emissions to within a budget of 1,000 trillion tonnes globally. Yet half of this budget has been used up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on current trends the rest will be used up in the next few decades. Hong Kong is a high consumption society, ranking second in terms of carbon footprint per capita if embedded carbon in imported goods is taken into account. The challenge is for Hong Kong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and be able to maintain social well-being at the same time.
4 6
|
2
3
4
5
6
廚餘加酵母 成棕櫚油替代新發明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日常家居產品和食物均含有棕櫚油成分。然而,在開發及生產棕櫚油過程,往往涉及大規模雨林砍伐,對熱帶雨林造成極大的破壞。

英國約克大學一班科學家,研發出一種可替代棕櫚油的物質。他們先收集廚餘,然後再加入一種特別的酵母,該酵母可分解廚餘所產生的糖分,再轉化成與棕櫚油類近的物質。若日後該研發成果獲大幅應用,不僅可以減少因提煉棕櫚油而造成的伐林,更可以為回收及減少廚餘提供多一個可行方法,從而有助減低碳排放。

資料來源:http://goo.gl/9bRwMT
1
0
開放地圖 促進社區資源再分配
隨著科技的發展,世界各地愈來愈人懂得利用開放來源地圖,嘗試解決社會上現存的問題。其中一個例子是來自美國的Falling Fruit網上地圖平台,主要針對果樹剩下果實所造成的浪費。該地圖可讓民眾輸入不同果樹的位置,不僅讓有溫飽需要的民眾,隨時隨地在社區各處找尋蔬果,亦可減少因剩下蔬果所衍生的廢物問題。

事實上,開放地圖已經作為公民由下而上,將潛在社區資源再分配的方法。以香港為例,零售商與食肆食物過剩問題非常普遍。有團體認為,若可利用網上地圖平台,將過剩食物單位與需要食物單位連繫起來,未嘗為解決食物分配不均與減低食物浪費的途徑。

資料來源:
Falling Fruit: http://fallingfruit.org/
http://goo.gl/2CLMtf
http://goo.gl/WQflj4
1
0
混凝土變得更可持續
大部分建築物都以混凝土為建築材料,但是,由於製造混凝土需要使用耗能的鋼鐵原料,令混凝土成為碳含量極高的產品。據資料顯示,生產混凝土的碳排放量已經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百分之五。
最近,澳洲詹姆士庫克大學 (James Cook University) 一班研究人員,將工業塑膠廢物回收,再製成塑膠纖維,用來取代製造混凝土所需的鋼鐵。這項革新技術,不僅可大幅減少製造混凝土所造成的超過九成的碳排放能源消耗量,更可以減少工業塑膠廢料對環境帶來的破壞,令混凝土更符合現今低碳及可持續發展。
資料來源:
https://goo.gl/B9Slw0
http://goo.gl/UlWR8S
1
0
流動咖啡車 零污染更兼淨化空氣
不少城市街上都有流動咖啡車,為途人提供飲品和小吃。瑞典一間初創企業最近便費盡心思,設計了一架符合低碳和可持續原則的咖啡車。

該咖啡車以一輛自行車構成,車頂上裝有太陽能發電板及風力發電器,更於車尾設置空氣淨化器,有助改善市區路邊空氣質素。此外,為了減低廢物量,咖啡車除了設有一般廢物回收箱,更會將剩上的咖啡渣包裝成盆栽,連同種子送給每位顧客,貫徹減廢宗旨。

資料來源:http://goo.gl/AXnQON
1
0
輪胎再生妙法
汽車輪胎一直被視為其中一種難以處理的廢物。儘管現時已有不少回收廢輪胎的方法,然而其過程不僅繁複、耗用大量能源,成本亦十分昂貴,因此回收輪胎量及比率一直偏低。而更多的輛胎則只能運往堆填區,對環境構成污染。

澳洲一間回收公司,最近研發一種稱為破壞性乾餾技術,能夠把廢棄工程用輪胎中未使用的能量轉換成能量,再回收成可供應工業用的鋼鐵、柴油和碳。相較以往的回收方法,不僅可大幅減低耗用的能源,而回收所造成的碳排放及污染亦較低。這個革新的技術,在去年獲得「愛迪生資源管理或再生資源獎」,相信對提升輪胎回收量有莫大幫助。

資料來源:
http://goo.gl/9IVmCA
http://e-info.org.tw/node/114435#1
1
0
「積木手機」讓你任意組裝,延長手機壽命
香港人換手機的速度很快,產生不少電子廢料。頻繁換機,除了因為追款式追新功能,也因為維修電話麻煩和不化算。電話壞了不能自行維修,只能送回原廠。荷蘭設計師Dave Hakkens構想了一部像積木般可以任意組裝的模組化手機——Phonebloks,用家可根據個人需要以不同模組砌出不同規格的手機。好處是模組容易更換,想升級或維修只要換掉該部份便可,不用為了一組零件放棄一部手機,有助滅少電子廢物。其實已有手機公司發展這個理念,如芬蘭的Puzzle Phone。而Google也正在進行Project Ara,開發自家的「積木手機」。

資料來源︰
http://goo.gl/aqmMkY
http://www.puzzlephone.com
圖片來源︰https://goo.gl/GzNxC1
1
0
Clean Tee 生產模式
眾所周知,石油產業是世界上污染最為嚴重的產業。那麼僅次於石油業,世界上第二大破壞環境的是什麼產業呢?
答案就是服裝紡織業。我們身上穿的衣服其實造成了不少環境問題。傳統服裝紡織業每年生產 570億磅的有毒廢料。每年70%的棉花都用於服飾業,而當中用於生產棉花的水(40兆加侖)可以31年連續每天提供64oz的水給地球上的每一個人。可想言之,服飾業對地球和資源構成了多大的威脅。 可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間公司Nomadix 使用新的生產模式來製作 Clean Tee. 這件T-shirt 100% 使用回收的棉花、不使用農藥、不會產生廢水和有毒廢料。相比起使用傳統生產模式,一件Clean Tee 的生產模式只使用8加侖水。這是因為它使用「顏色混合過程」(color-blend process),不需要另外染色。
衣服也需可持續,建立自己的「長壽」衣櫃吧!

參考資料:
http://www.treehugger.com/sustainable-fashion/clean-tee-most-sustainable-shirt-planet.html
http://www.nomadix.co/ (圖片來源)
1
0
智能牛奶樽蓋 減廢又安心
儘管現今很多食物均標示了「有效日期」標籤,但基於標籤上顯示的日期純屬根據食品製造商的判斷,既不能完全保證該食物是否安全食用,亦令很多並未真正過期的食物被丟棄,間接造成浪費。因此,改變現有食品包裝成為減少浪費的策略之一。

幾個月前,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分校與台灣國立交通大學合作,研發了一個適用於盒裝飲品的智慧樽蓋。樽蓋裝有監測器,能夠自動偵測食物是否受細菌滋生影響而變質,並會將訊息傳送至手機,讓消費者知道食物確認食物是否仍能安全食用,有助減少食物浪費及廢物量。

資料來源:
http://goo.gl/ID6T03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