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素食潮流逐漸在香港興起,當主題素食餐廳、素食群組紛紛出現時,素食能否成為對抗氣候變化的飲食新潮流?1月22 日晚上的「創新星期五」工作坊以「No 齋talk:素食救地球」為題,邀請了環境藝術及教育工作者戴秀慧女士,由大家對食物的認識談起,與眾參加者以多角度探討食物與環境公義的的相互關連。
工作坊開始時, 秀慧首先介紹自己成為素食者的經歷:她憶述自己小時候的飲食習慣與一般人無異,但當她參與扶貧救助工作時,深深體會到不少天災如水災及旱災,與環境問題如伐木及水土流失息息相關,而畜牧業則是導致環境破壞的主因之一;其後在加拿大修讀環境藝術期間,對動物被殘暴對待深感難過,因而選擇成為素食者。但她指出在香港推動素食運動,仍然充滿挑戰,尤其素食者僅佔香港整體人口百分之三;但同一時間,香港人均肉類消耗量排行全球之冠。她認為香港人實踐素食主要面對的困難,除了家庭背景因素之外,更重要是社會教育、廣告以至主流文化的灌輸,將人類吃肉的行為合理化,造成極大的迷思。
秀慧透過短片及圖片,向參加者展示肉類及乳製品,由生產至運送到每一位消費者的整個過程。在隨後的分享環節中,不少參加者均認同現今肉類生產過程,對待動物手法極為殘忍且不人道。秀慧在回應時,直言吃肉不僅令人類與動物產生疏離,更是對社會底層的一種欺壓。她引用美國為例,指出不少屠房工人為處於低下階層的有色人種,每天冒著生命危險工作;而肉類食品企業則權傾天下,左右全球政治。秀慧認為,素食運動一方面保障動物免受殘酷對待,改變動物原本處於社會秩序最底層的位置,更可保障社會低下階層,故此可視之為一場「革命」。
其後,秀慧轉而從環境公義的角度探討肉類生產所帶來的問題。首先,她提出吃肉與溫室氣體排放的密切關係,以牛肉為例,其生產過程會釋放大量甲烷,而甲烷是較二氧化碳更強的溫室氣體。再者,畜牧業對森林造成破壞,例如亞馬遜河流域就有大面積的雨林被砍伐開發,變成生產飼料的農田和牧場。為使參加者加深思考對食肉構成的環境問題,秀慧特別設計了一場「角色扮演」環節,讓參加者代入森林原居民角色,從而體會森林被砍伐前後的轉變及影響,並詳細解釋砍伐樹林對生態和原住民社區所造成的傷害,而參加者均對食肉所衍生的負面影響感到驚訝。
正如聯合國早於2006年提出「素食救地球」的概念,秀慧一方面鼓勵參加者從自己的飲食習慣出發,思考對環境及動物的影響;另一方面提出推動素食運動的可行方法,例如是通過動物團契、動物故事角及裝置藝術等,與大眾分享及推廣素食的好處。如果你有興趣參與討論及提出新穎的想法,歡迎到此連結留下個人資料,加入「創新小組」成員行列,就香港的可持續發展議題發表意見,一起從飲食著手,掀起一場「餐桌上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