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返回
第二期低碳創新訓練營
2017-12-20

事隔八個月,賽馬會低碳創聚再次招募了一批對低碳創新有熱忱的新血,於11月18至19日在香港青年協會賽馬會西貢戶外訓練營,舉辦「低碳創新訓練營」。為期兩日一夜的活動由IAF香港分會負責促導,協助30多位參加者互相認識彼此的綠色初心,亦建立團隊,為接下來的培育計劃作好準備。

活動正式開始前,參加者寫下自己最熱心及熟悉的環保議題和技能,張貼在資源配對牆,讓大家在這兩天更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上午舉行的兩個環節,目的是激活創意及促進交流,「創意情境共jam」環節把參加者分散,並在有限時間內善用各人長處拼合出一個新的環保計劃,其中具創意的構思包括「減肥發電」、「茶渣按摩包」及「環保眾籌」等。另一個環節名為「我的綠色初心」,低碳想創坊項目總監鄭依依女士分享氣候變化下物種減少的危機。她從前任職記者時看到一篇文章,提到生活在南美洲的犰狳,因抵受不了氣溫上升而遷徙;科學家更預計若氣候變化「一切如常」地惡化,本年紀末地球將有一半物種滅絕。其後參加者分成小組,繼續分享個人的綠色初心,進行更深入的交流。

午飯後,訓練營便進入「開放對話」環節。這個環節提供一個由參加者自由發揮的平台,在沒有人主持人的情況下,任何人有任何想法也可佔據一區,向其他人推廣其項目概念,而參加者也可任意穿梭不同區域,了解不同項目。參加者發起的討論主題達十餘個,包括「酵素售賣機」、「回收煙嘴」及「餐具減廢」等。參加者透過反覆討論,根據個人興趣建立初步的分組意向。

入夜後進入「組隊」環節,其中已有清楚項目意念的參加者站台分享,招兵買馬;有興趣加入團隊的人入組討論;仍未決定的朋友便當起策略軍師,分析環保趨勢,為其他人提供更大的發展參考藍圖。

到了第二天,活動集中於強化團隊意念,及繼續協助獨立參加者了解分組意向。首先,參加者分組進行「借橋」環節,他們需要代入不同身份,如牧師、消防員或明星,以不同角度為項目出謀獻策,突破每人的既定框架及盲點。另外,主持人又分享了企業生命周期的概念,指出現時的參加者正位於孕育及嬰兒期,懷著雄心壯志,需要投入大量心思、時間和毅力。但到了後期,他們將會面對衝擊,故此需要找到運作上的平衡。

接下來的「DISC個性測驗」環節,目的是協助參加者認識自己及團隊中其他人的性格特質,裝備他們找尋合作模式及調解糾紛的方法。主持指每人也有長處、短處,一個好的團隊應由不同個性的隊員互動配合,衝突發生時,則找較為溫和及容易相處的隊員作緩和。

參加者最終建立了七個團隊,並各自建立團隊約章,分別有志在建立眾籌平台的「Greensup」、提倡減少包裝的「WeFill」、「共享農莊」、減少即棄餐具的「有叉用」、設計環保遊戲的「玩.救地球」、「綠色企業生態圈」及推廣環保酵素的「酵R U」。

最後,仁人學社向大家講解「精益創業」的理念,並預告接下來幾個月的培訓及支援。低碳想創坊聯合創辦人莊陳有先生亦鼓勵大家要毋忘初衷,以改變生活模式為地球帶來更可持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