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返回
大師工作坊(1):起步!我要綠色創業
2016-08-30

以創新的意念解決社會與環境問題,已漸成一股社會發展的未來潮流。「賽馬會低碳創聚」早前舉行的零碳創新提案戰中,創新小組及公開組別的創新點子相當矚目,此外,不同的團體亦致力推動社會創新。可是這條創業道路可能崎嶇顛簸,8月17日舉行的「大師工作坊」便以「起步!我要綠色創業」為題,請先行者為創業初哥指點迷津。

主講嘉賓蒲錦文註冊會計師熱心公益事業逾廿載,超過90間慈善機構或非政府組織為其客戶,在非牟利機構這個圈子無人不識。蒲先生清晰地分享開設慈善機構、非牟利機構及社會企業的機構類型及程序。在現行法例下,機構分為兩大類型——牟利及非牟利。牟利機構可分為個人、合夥及股份有限公司,機構的董事或股東可以支取酬勞,而不同類型的牟利機構,董事需承擔的責任亦有不同程度;非牟利機構則有很多種方式成立,可分為社團、擔保有限公司、外國公司香港支部、基金及慈善團體,而非牟利機構不一定等於慈善團體。慈善團體是受《稅務條例》第88 條獲豁免繳稅的機構,除了非弁利外,亦需要有環保、教育或扶貧等的社會效用。香港社會暫未有特定法例規管社會企業。在成立機構的程序方面,創業者首先要決定組織的特性是牟利還是非牟利,其準備成立機構的文件,如機構名稱、目的條款、公司章程及繳交費用等,留意成立不同組織需要的時間,以及幹事數目等。蒲先生更分享了不同機構類型的例子以供大家參考。

其後黎廣德工程師則分享了他的實戰經驗。他總共於海外及香港成立了九間機構,包括牟利及非牟利機構。當中特別提及了於澳洲的兩間機構作例子,提醒有志創業者了解客戶需要十分重要,不鼓勵大家未清楚了解市場需求時便推出產品或服務。另外,低碳想創坊是眾多例子中最新成立的機構,由於賽馬會慈善基金認同以創新方法對抗氣候變化十分重要,樂意捐助低碳想創坊主辦「賽馬會低碳創聚」項目,因而決定了低碳想創坊為有限公司註冊的慈善組織的形式。這個例子也說明了成立的機構類型對申請基金捐助的影響。

是次大師工作坊的參加者,有不少已經成立機構的經驗,又或躍躍欲試有志成立新機構,他們亦踴躍發問,包括社團開設銀行戶口的難度、非弁利機構的稅務問題、慈善機構對於利益轉移的規管和社企的生存模式等等。兩個講者除了逐一解答,亦強調了理想的社企應具備自力更新、獨立營運的能力,才可達到可持續發展。工作坊後,蒲先生慷慨地將匯報內容的電子版本與參加者分享;此外,社聯近日亦出版《好好開社企》系列小冊子,整理了香港社企創業初的重要資訊,「賽馬會低碳創聚」亦建議有志者可予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