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返回
創新星期五講座#12︰防災不離地-- --由下而上的氣候調適方案
2016-07-06

香港人對氣候變化的最大感受,可能是夏天愈來愈熱,但氣候災害的嚴重性,遠遠不止於此。事實上,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天氣,正影響著世界上很多貧窮地區;因為資源貧乏和認知不足,這些地區會蒙受巨大損失。

有見及此,國際發展機構樂施會近日出版了《以社區為本的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手冊:農業社區為例》,介紹一套國際社會慣常採用的、由下而上,建立社區應對氣候變化災害能力的方法。6月17日舉行的「創新星期五」便以「防災不離地︰由下而上的氣候調適方案」為題,邀請了樂施會高級項目幹事李嘉敏(Carmen)和國際發展顧問機構 EX:CHANGE 高級合伙人艾天濤(Titos)作主講嘉賓,分享他們從事社區防災教育的經驗。當日講座又以大澳為例子,探討社區應對氣候災害的可行方案。

Carmen重申氣候變化對世界造成多方面影響,但碳排放量低的地區往往要為排放量高的地區承受代價;貧窮地區、特別是弱勢社群面對氣候災害的巨大影響,造成 “氣候公義”問題。故此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與受影響地區一同構想解決辦法, 要覺得自己能力不足或欠缺資源而袖手旁觀。她又以越南一個山區為例,水災經常發生卻缺乏預警系統,一位熱心村民於是建立社區電台,平日報道區內居民的貼身新聞和政府公告,吸引村民收聽,到災害發生時便可迅速通報村民。這個例子說明,只要運用創意,即使資源落後的社區,也可以發揮防災實效。

Titos則向大家介紹了一些應對災害的概念和方法,例如「減緩」(mitigation) 「調適」(adaptation) 的分別、「顧樹也顧林」的理念 (Tree and Forest)、參與能力及脆弱度分析 (Participatory Capacity and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工具等。

主講嘉賓分享後,我們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討論,就著低碳想創坊與「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即將進行的合作,為香港最受氣候變化影響的社區大澳進行災害防禦能力的評估。經項目經理Debby指出大澳社區現存的問題後,活動參加者分成四組,每組的組員分別以大澳年老居民、中年居民、官員和從事社區工作的年輕人幾個角度來為大澳的防災工作出謀獻策。經過一輪激烈討論,大家提出創意十足的建議,包括在大澳建立水上活動中心,既能吸引人流,亦能利用船艇作為逃生工具;建立麻雀館,在知道風暴來襲前讓長者聚集其中,方便救援;將年老或體弱的居民與其他居民配對,在發生災害時,便會有「照顧者」幫有需要人士應對等等。

看來解決的方法有不少,只待下一步,就是具體行動!如果大家有興趣參與討論此議題,歡迎大家到此鏈接留下個人資料,成為「低碳想創坊」大澳氣候計劃的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