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木建築:波蘭搭建11層高木製大廈
污染

在香港,以木材建成的房子並不常見。不過在外國並不難見到木建築物,例如在台灣、日本、加拿大等地,即使在城市中心,都能見到木建築物的蹤影。而近日,波蘭更正在搭建一幢11層樓高的大。它是去年一個建築比賽的得獎作品,雖然以木建築物來説,11層高的確有違一般的建築規範,但它憑著非常穩固的結構和不易燃的木料勝出了比賽,將來在波蘭便可見到這幢建築物了。

 

不少人對木建築物有保留,怕它不及水泥、石屎這些傳統建築材料穩固;再加上某些木材易燃,萬一遇到上火災,整幢大廈便有機會倒塌。既然這個設計是得獎作品,當然有考慮到這些因素。大樓樑柱間的鋼筋接駁經過測試,即使被火燃燒兩小時,依然不會出現結構性問題。另外,為了避免大樓出現倒塌的危機,鋼筋的外層由一層木料包著,該物料是一種隔熱的材料,而且比較不易燃。

 

有些人會誤以為木建築物不環保,因為興建過程中需要砍伐大量樹木。雖是如此,將樹木用在建築 (forest to frame) 其實有助控制二氣化碳的排放呢!眾所周知,樹木在光合作用下能吸入二氣化碳,排出氧氣。因此,森林扮演著碳匯的角色,即是一個儲存二氧化碳的地方。若有樹木被砍伐,其儲存的二氧化碳便會隨著樹木腐爛而被釋放,失去了樹木本來作為碳匯的功能。相反,若果將那些樹木用作建築材料,其吸入了的二氧化碳則不會被釋放,換言之,那些二氧化碳仍然被鎖在那建築物中,木料能繼續發揮其碳匯的角色。再者,被砍下的樹木會被新的樹木代替,屆時新的樹木也會吸入更多二氧化碳。因此,妥善地管理林業場,使木材的供應能可持續發展,也是環保木建築的關鍵。

 

例如在重視森林資源保育和利用的日本,木建築就很常見。在箱根的一個開放式美術館,有一個完全以木製、不含仼何金屬的建築物,名為網之森。它能夠隔絕風雨和紫外線,外型獨一無異、相當能吸引途人的眼光。在宇都宮市,有一個名為Sumika Pavilion的木製小屋,採用透光設計,加上新潮的設計,令其成為副有時代感的環保建築物。甚至乎,日本建築師會保留老舊木建築拆下來的建材,在翻新、重建新房子時重用。

 

此外,相對於水泥房子、玻璃幕牆,城市中的木建築另一好處,就是吸熱的木材理論上較能降低熱島效應。在我們所身處的香港,木建築物會否有一天變得普及呢?

 

資料來源: treehugger

圖片來源: https://goo.gl/kBSKfh, https://goo.gl/NBxy5n, https://goo.gl/5Mbl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