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每日棄置的塑膠廢物逾2千公噸,佔都市固體廢物的五分之一,是個嚴重的環境問題。政府推廣塑膠回收多年,香港人對3R- Reduce, Reuse, Recycle (減少使用、重用、回收再造)應不再陌生。不過回收的另一個重要概念︰3C-Cleaning, Classification, Compression (清潔、分類、壓縮),很多人都不清楚,如沒有先除下膠樽蓋和招紙才拿去回收,也沒有先清潔。
要知道塑膠分為7類,並配有編號,如1號是PET膠,3號是PVC膠等,回收商須將不同種類的塑膠分類處理。水樽、膠杯、洗潔液樽和食物袋所用的塑膠全屬不同種類。一個膠樽,樽身、招紙以及樽蓋的膠也屬不同種類;但三色回收桶的塑膠桶只有一格,不同種類的塑膠混在一起,回收商要花大量時間和人手處理。至於清潔膠樽;其實一樽未喝完的果汁、半碗吃小食後餘下的醬汁,有可能令膠樽發臭和發霉,更會污染桶內的其他塑膠,導致不能被回收。本地回收商已經經營困難,如大眾不做好3C,會大大增加他們的成本,影響回收率。
政府一直沒有推廣3C,直到最近才開始提醒大眾清洗膠樽。不過本地有很多小學生,其實已認識並開始實行3C!香港教育大學 (教大) 的可持續發展教育中心於2013年設計了第一代「八格塑膠分類回收箱」。顧名思義,這個箱共有八格,按七個塑膠編碼分類,第八格則收集混雜了其他物料的塑膠聚合物。回收格參考日本、台灣和香港的塑膠回收數據,按每類膠的回收數量和體積決定尺寸,如水樽是最大格。每個回收格門上印有該種塑膠例子的圖案,讓人易於分辨。
為了讓大眾學會3R和3C,教大從教育做起,將回收文化帶入小學校園。他們改良了第一代「八格塑膠分類回收箱」,按小學生高度將回收箱按比例縮小,成為第二代回收箱,於2014年至2016年期間,在12間小學使用。可持續發展教育中心又從2016年開始,在40間學校推行新的計劃 - 「塑膠資源教育- 3Rs & 3Cs」計劃,計劃得到滙豐支持,並由中心總監蘇詠梅教授及教大科學與環境學系副教授周卓輝博士主理。
教大安排大學生導師到學校教導老師和學生3R和3C的概念,同時教他們使用這個回收箱,亦安排回收商定時到校回收。教大會定時到學校收集數據,評估成果。他們亦舉辦「惜膠星期五」(回收日)和「膠換易」(塑膠交換)等活動,鼓勵學生回收塑膠和珍惜資源,學生會將家裡的塑膠帶回學校回收。他們更設計了第三代回收箱,加上LED顯示屏,在學生放入塑膠時會有感謝字句顥示,以鼓勵學生使用。
這計劃受學校和回收商歡迎,地球受惠;計劃不單改變學生行為,也影響學生家長,大學生導師亦藉此獲教學經驗,可說是多嬴局面。
教大歡迎社會各界認識和參與塑膠資源教育工作。如想了解更多有關計劃的資訊,可聯絡香港教育大學可持續發展教育中心 (電郵:cees@eduhk.hk),或瀏覽中心網頁https://www.eduhk.hk/cees/
資料來源︰香港教育大學可持續發展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