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返回
創意減膠 民間自發有出路
2017-03-09

前天在收音機裡聽到特首候選人胡國興闡述政見,恰巧他提到一個讓我深感共鳴的環保議題。胡官提到,現時香港堆填區,每日接收 500 萬個回收標誌 1 號的棄置塑膠瓶,而流落海洋的廢置膠瓶更是難以估計,他抨擊港府對塑膠廢料的回收計劃,近乎名存實亡、徹底失敗,亦沒有好好貫徹落實垃圾分類工作。

無獨有偶,中午時與黎廣德到素食店用膳,遇上一位也熱心環保的女士,她認出了我,便乘機向我大吐苦水:「莊先生,我要投訴!我在南丫島親眼看見,清潔工竟把我們已分類好的垃圾,再倒回一起,政府對垃圾分類的態度,從頭到尾只是做 show ,完全欺騙市民。」

市民有意識 政府卻落後

政府雖宣稱源頭減廢、循環回收是環境政策重要一環,但從落實垃圾分類的工作來看,誠如這女士親身經歷,都讓市民存有保留。港人尤其年輕一代,不少都具有良好環保意識,垃圾分類早成生活習慣,俗稱「三色桶」的分類回收箱更已遍設於大小社區,但因為不少人的經歷和媒體報道,以致對回收減廢工作失去信心,所以政府必須提出更大魄力與動作,讓市民確信「隨手做分類」是有效的。

本地難以發展回收再造工業,欠缺經濟誘因固然是原因,可是政府缺乏相關配套,更是致命傷。就以廢棄膠樽回收為例,過去曾有社會企業營運回收中心,艱苦經營六年後宣告結束,除了因為油價下跌使塑料價格下滑,而產生的成本效益問題外,但背後更是政府沒有好好推動減用塑膠瓶,使回收中心長期囤積已回收的塑膠廢料,導致經營困難,最終讓有心人只好離場。

正當現屆政府看似對垃圾分類、回收循環的工作束手無策的情況下,我們倒不如期待三位特首候選人有何良方妙藥。兩位曾在現屆政府身居要職的候選人林鄭月娥和曾俊華,都宣示要延續現政府無效的減廢政策,可見對此提不出具體的解決辦法;相反,胡國興的政見卻見大刀闊斧,除檢討現有環保政策藍圖外,例如建議開設塑膠樽徵費、政府機關廣設飲水機等,實在令人驚喜。

民間有力量 改變有出路

政府政策倘能與時並進,當然最好不過,但就如現在面對凡事「慢半拍」的政府,有時候我們發揮創意、奮起自救,也不失為改善環境的出路。正如胡官在電台講述環保政見時,提到一個小故事:有一所國際學校,同學們希望小賣部停售瓶裝飲品,減少膠樽製造,豈料校方沒有回應,同學們只好自發罷買,改用校內飲水機,甚至還在飲水機旁設置數字牌,表示已經節約了多少個塑膠瓶,這故事彰顯現在的年輕人,對環保不單只有決心,而且也有創意。

學生們的創意只是一個例子,我深信民間有更多綠色創意好點子,「賽馬會低碳創聚」正是為了迸發更多新火花而設。我們除在下星期將舉辦「低碳創新訓練營」,讓各方有志之士,在營內互相交流認識、集思廣益,組織創新環保隊伍,發展綠色事業。而在訓練營後,我們將繼續提供更多訓練和活動,您除了可以關注我們的動態外,更期待您可以參與其中,也可以到我們的 Facebook 專頁留言提供您的減膠大計,實行自己的問題自己救!

文︰莊陳有    低碳想創坊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