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返回
生活小常識 也可JAM出大創見
2017-02-16

現在香港社會雖然常把「創新」、「創意」掛在嘴邊,政府甚至不時還以「創意之都」自居,不能否認,本地的創新家也會偶有佳作,可惜香港社會環境充滿壓力,例如工時過長、樓價過高等,窒息創意,以致儘管不乏有心、有力、有想像的朋友,因為社會缺乏支持的氣氛,創新之路仍然並不易走。

其實不少創新的知識,早已透過日常的教育,成為你我都知道的常識,不過我們都難以付諸實踐,轉化為創新的力量。綠色植物在陽光的作用下,把經氣孔進入葉子裡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轉變成爲葡萄糖,同時釋放出氧氣,這便是在小時候課本中所教授的光合作用,更是地球上萬物賴以生存的因素。

光合作用 成就首片人造葉

今天,光合作用幾乎人人皆知,就像蘋果必定會從樹上掉下來一樣。但能夠舉一反三、成就創新,像牛頓般將「發現」進一步發酵為「發明」,繼而造福人類生活,即要多花一點精神和功夫。在英國,現年二十六歲的年輕人梅爾基奧爾 (Julian Melchiorri) ,成功研發出全球首片人造葉 (Artificial Leaf) ,發明時還是在皇家藝術學院修讀創新設計工程的研究生,他花了兩年時間研究,嘗試抽取植物中的葉綠體,注入穩定度較高的蠶絲蛋白內,從而製成了和天然葉一樣能進行光合作用並產生氧氣的人造葉;報道更指,人造葉比一般樹葉的製氧效率還提高了 49% ,而且更有效地降低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濃度。

啟發梅爾基奧爾研發人造葉的原因,是因為他在課堂上得知,到 2050 年時地球上便有 75% 的地方被都市化,破壞綠色環境,影響到可持續發展。都市化對地球的影響是老生常談,但能夠從日常生活中創出新猷,並付諸實行去研究開發,所付出的心力是常人難以想像的。香港社會不像西方,可以讓我們抛開生活需要,為口奔馳、家人期望等因素,往往使香港的年輕人無法為了求新而不顧一切;同時,創新也常常需好隊友扶持,但社會上「為求實際」,不鼓勵天馬行空的氣氛,縱使腦海中有好的點子,或許在友儕間也未必可得到支持。

點子源源不絕 可惜只缺平台

平日與年輕朋友閑聊,創新的點子總可以源源不絕,但彼此感到無力,進而在創新路上卻步,正是欠缺了一個集思廣益,且能付諸實踐的空間。「賽馬會低碳創聚」於本月 25 日,舉辦「綠色創意有門路—— Open Jam 工作坊」,讓各方有志於綠色創新的朋友們聚首一堂,齊齊「Jam 出創意」,跳出自己原有的想像框框,更可以連結同道中人、組織團隊,讓好點子、新主意,透過討論與之後的培育活動,一起砥礪前行。而且發明本身不能改變世界,落實創新的意念,也需要商業計畫和市場行銷,所以必須組織團隊,才可以將創新發明的影響力推廣出去。 Open Jam 的活動正是要鼓勵來自不同背景的人一起工作、一起改變世界。

求學時吸收的基本知識,很多時正是我們啟發創新的原動力,但當我們主理教育的官員,還在埋首把 TSA 借屍還魂,繼續將我們充滿想像的新一代,推往填鴨式的背誦和操練的深淵,幸好社會上還有不少有心人,提供空間、平台,讓我們可以激發創意,下星期六就讓我們「Jam 出創意」!

文︰莊陳有  低碳想創坊顧問